已經接近深秋的11月,我跟著學校國際處舉辦的遠足,前往德國的首都——柏林。想像中的大都會,應該會是車水馬龍、熙熙攘攘,但在經過這次5天造訪,我對城市的既定印象完全大改觀。
坐了5個小時的遊覽車,我從德國的最西邊來到了東邊,距離十分遙遠,連坐我旁邊的德國人都只來過一次。在秋冬之際前往已經是旅遊的淡季,天氣冷颼颼,天空一片灰濛濛,不過絲毫沒有減少我們對這趟旅程得興致。
因為第一天都在坐車的關係,除了房間check in就沒有其他活動了,我只繞了一繞Hostel周圍,不過晚上5點半天就黑了。
第二天早上,我們終於有機會好好認識這座城市,搭乘遊覽車,聽著解說員的介紹,我們從東柏林跨越西柏林,從以前的蘇聯占領區,到美國占領的軍事領地。從建築的外觀來看,東柏林的房子確實比較單一、整齊,西柏林增添許多活潑的色彩,房子上面有許多的塗鴉和繽紛的圖案。
第一站我們來到以前蘇聯建造的紀念公園,是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許多戰死將領得葬身之地,不過這座「墓園」卻沒有想像中的陰森,反而象徵著當時戰勝的榮耀與光輝,擺放著雕像與石碑,一座勝利戰士的石像象徵著永恆的正義。
下午我們來到有名的「猶太人博物館」,建築的外觀很特別,據說是當時建築師為表現猶太人悽愴的歷史所精心設計的,不規則的刀痕正代表所受的責難。博物館本身很大,穿越一條條的長廊,從古代到現代都一一介紹,我特別對二次大戰那段他們被迫害的歷史很感興趣,展覽還擺放當時愛因斯坦欲逃亡美國的請託書。
坐了5個小時的遊覽車,我從德國的最西邊來到了東邊,距離十分遙遠,連坐我旁邊的德國人都只來過一次。在秋冬之際前往已經是旅遊的淡季,天氣冷颼颼,天空一片灰濛濛,不過絲毫沒有減少我們對這趟旅程得興致。
因為第一天都在坐車的關係,除了房間check in就沒有其他活動了,我只繞了一繞Hostel周圍,不過晚上5點半天就黑了。
第二天早上,我們終於有機會好好認識這座城市,搭乘遊覽車,聽著解說員的介紹,我們從東柏林跨越西柏林,從以前的蘇聯占領區,到美國占領的軍事領地。從建築的外觀來看,東柏林的房子確實比較單一、整齊,西柏林增添許多活潑的色彩,房子上面有許多的塗鴉和繽紛的圖案。
![]() |
博物館裡的迷宮 |
晚上正是享受一齣好戲的時間,學校特別安排帶我們欣賞一齣燈光秀,廣告從地鐵、公車的大字報隨處可見,這結合舞蹈、歌唱、雜技的舞台秀,確實令人讚嘆,還記得最後一幕,一大片用紙做成的雪花從天而降,為聖誕節的來臨提前慶祝,真不愧是「柏林版的拉斯維加斯」!之後,我還和朋友品嘗了德國有名的啤酒和咖哩香腸,味道還挺不賴的。
第三天起了個大早,搭著遊覽車到了距離柏林40分鐘車程的波茨坦,這裡是以前皇宮貴族的居住地,城市周圍散落著大大小小的城堡和皇宮,彷彿還停留在二、三百年前普魯士王國的輝煌時代。
走訪這座古城就好像穿越時光隧道般,可以看到當時18世紀從荷蘭、法國逃亡的人民所建造的房屋、教堂,腓特烈大帝大興土木輝煌的宮殿,也可以看到當時希特勒設置蓋世太保的基地,甚至阻隔東西柏林的那道圍牆,也可在此發現遺跡。這座城市賦予重要的歷史意義。
第一站,我們隨著導覽員來到當時王子的宮殿——塞琪琳霍夫宮,這座美麗的宅邸就是當時三巨頭〈小羅斯福、邱吉爾、史達林〉主持波茨坦會議的地點,面對宮殿外有一座美麗的湖泊,冷戰時期,深厚的柏林牆曾經把它阻隔起來,當時的人無法欣賞到宮殿外的湖面風光。
之後,我們終於來到當時腓特烈大帝的寢宮——無憂宮,據說當時他大半輩子都住在這裡,每天從波茨坦到柏林處理朝政。整座宮殿可看出當時最流行的建築風格、上流文化,結合巴洛克、洛可可樣式的雕刻、裝飾,此外,還有當時蔚為風潮的中國茶樓,可顯示當時皇帝的博學多聞。很幸運的,我們有機會進入宮殿裡面參觀,就像是博物館般,每樣東西都是那麼精巧、細緻,甚至連當時腓特烈大帝吹奏的長笛都保存下來。參觀完後,只有一句感想,德國和中國皇帝過得生活水準有得拚!
離開這座如童話故事般的古城,傍晚我們又回到柏林,繼續下一步的探險。我和朋友來到德國最老的百貨公司—Ka De We,就在動物園站延伸的選帝侯大街上,德國的百貨公司和臺灣得很不一樣,只有8層樓左右,但每一層賣的東西樣式也不少,還可以看到為聖誕節預備的當季商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